汤显祖大剧院主论坛会场专家发言
10月28日下午,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大会重头戏的主论坛拉开序幕。来自全国众多中医药行业嘉宾及专家学者齐聚有着“医学之乡”美誉之称的抚州,联手“把脉”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并开出中医药振兴发展“良方”。
中医药文化大会作为目前全国权威性强、规格高、参与范围广的中医药领域的盛会,此次汇聚了众多嘉宾学者,他们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或从哲学角度,或从法律角度进行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,让与会的各界人士有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医药及其文化的难得机遇。
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,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,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。如何将我国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传承与创新,成为与会专家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。
“习总书记讲,中医药学打开了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,如果这把钥匙用好了,对中医、对中国的文化将产生极大的贡献,如果丢掉了这把钥匙,那是我们当代中医界对历史的罪恶,对文化的悲哀。”第一个上台演讲的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。“有的老中医说中医要亡,我不赞同这个观点,民国时代的中医和新中国的中医不能同日而语;也有的人说中医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时代,把我们今天说的莺歌燕舞,一片阳光灿烂,我也不同意这个观点,我觉得中国人有一句古话,‘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’,我们要认清我国中医药的喜与忧。”“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,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,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”……怀着对中医药传承的使命担当,专家学者们走到一起,联手“把脉”了中医药发展的现状。
论坛现场,专家们各抒己见,但一致认为中医药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,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。这些决策部署,描绘了全面振兴中医药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、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,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。“总书记、党和国家对于中医药的重视前所未有,那我们中医药行业应该拿出什么样的发展成就来回应这种关爱?来回应这种关怀?”与会专家学者“对症下药”,开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“良方”。
“发展中医药需坚持文化自信。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在《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护》的主题演讲中多次强调。李佃贵指出中医药传承创新需挖掘中医文化的内涵,将中医文化写入教材,构建其核心价值体系,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,加强对外传播与交流。要进一步加强备案中医诊所、师承和专长人员的监督,进一步提高中医的医疗服务。“我们必须要有作为,促进中医药有更大的发展。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杨荣臣认为,到2020年,要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,中医药服务可得性、可及性明显改善;中医药标准化、信息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;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,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.55张,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(助理)医师数达到0.4人;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、标准体系、监督体系、政策体系、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等目标。
本报记者 王金平